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羊城晚报讯 记者文艺、通讯员粤文旅宣报道:羊城晚报记者10月24日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,截至10月21日,全省累计已复查、调查不可移动文物12670处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国务院部署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,广东省高度重视,按照水下文物普查要求,全力推进水下文物普查工作。截至目前,“南澳Ⅰ号”沉船遗址的物探扫测和水下考古复查已圆满完成,“南澳II号”沉船遗址水下考古重点调查也即将完成。
明后年摸排调查11处水下文物线索
广东地处南海之滨,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,也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,拥有丰富的水下文物资源。
广东省普查办系统梳理历年发现的水下文物线索,并逐一研究拟定普查措施。
在此基础上,组织编制《广东水下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及2024年度实施方案》,明确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指导下,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实施全省水下文物普查工作,2024年开展南澳海域、湛江海域、江门海域等9处水下文物点的重点调查或普查。
2025年至2026年计划开展近海海域和深海海域11处水下文物线索的摸排调查,并与当地文物行政部门衔接普查资料,依法登记公布水下不可移动文物。
人财物各要素加强夯实普查基础
为充分发挥广东水下文化遗产队伍力量,广东省文物局于2023年12月指导成立广东省海洋文化遗产科技联盟,聚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、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、中山大学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(珠海)等多家文博机构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力量,并充分发挥联盟成员业务骨干作用,组建省水下文物普查队。
专业技术支撑与普查队伍建设同步加强。省普查办组建专业技术组,按片区推进原则,分成珠三角一片区、珠三角二片区、粤东片区、粤西片区和粤北片区,在此基础上,专门成立7人的水下普查专项专业技术组,由资深水下考古专家、省普查办专职副主任崔勇研究馆员担任负责人,统筹指导全省水下文物普查工作。
在加强普查经费保障方面,国家文物局拨付专项经费支持“南澳II号”沉船遗址重点调查及周边2处沉船遗址普查,省普查办拨付90万元用于湛江海域、江门海域6处沉船遗址普查,足额保障普查经费。同时,积极谋划落实后续水下文物普查经费。
“南澳II号”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即将完成
据介绍,目前,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、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开展的“南澳II号”沉船遗址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即将完成,同时圆满完成了“南澳Ⅰ号”沉船遗址的物探扫测和水下考古复查。
物探数据显示,当年下放的大型保护钢架轮廓清楚,遗址保存状况良好;水下考古调查可见该保护钢架已被淤泥和海洋生物包裹,遗址内淤泥沉积覆盖,遗址本体状况良好。(羊城晚报) 【编辑:曹子健】 新闻结尾
笑处藏刀是什么生肖,马上给你答案落实的相关文章
山水相连 人文相亲 —— 中越新闻传播高等教育对话谱写合作新篇章的相关文章
法国外长敦促以色列不要对黎巴嫩发动地面进攻
解放军南部战区位中国黄岩岛附近海空域进行例行性演训活动
香港8月整体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升2.5% 仍处轻微水平
国庆假期中国大部地区天气以晴为主 冷空气活动频繁
安徽省投资集团原副总经理钱进接受审查调查
我国制造业企业首次突破600万家,三个积极趋势值得关注——从十个新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①